查看原文
其他

好方!音乐综艺节目祭出花式网感玩法,却始终撩不动观众? | 全媒观

腾讯传媒 全媒派 2019-08-23




手美、颜好、低音炮...凯凯王有三好,招招让“王妃团”欲罢不能;霸气、情深、累病倒...刘涛的跨界演绎也赚足眼球。上个月开播的音乐综艺节目《跨界歌王》,凭借着荧屏吸粉王的加盟,在音乐综艺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。




这档主打“影视明星的音乐梦想”,故事化、情境化的音乐加表演秀节目,截至6月20日已播出4期,微博话题斩获32.5亿阅读量和138.5万的讨论数,但是关于节目评价却褒贬不一。





有观众“吐槽”明星唱功和节目制作水平


相信看过《跨界歌王》的观众,都不会怀疑制作方“很拼”:大牌明星坐镇、节目模式创新、台网互动不断,但是,远未达到好口碑和现象级级别。不禁要问:为何如今的观众如此难撩?


30+档音乐综艺节目组团出洞


环顾四周,今年无论是电视荧屏还是网络平台,音乐综艺节目都呈现“霸屏”之势。“有媒体不完全统计,今年截至目前,各大卫视或视频网站将上线共计30多档音乐类综艺节目。”其中,电视平台上主要是以下几档节目抢占大家的眼球:



数据来源:CSM52城收视率(截止至6月20日)


然而,面对越发严苛的观众,音乐类综艺似乎很难挑拨起观众的热血神经。要知道,上半年《我是歌手4》的首播收视率是4季中最差的,《中国好歌曲3》也未能诞生如此前霍尊《卷珠帘》、莫西子诗《要死就要死在你手里》这样的金曲。而近期三档正在播出的节目《跨界歌王》、《盖世英雄》和《我想和你唱》,单期收视率均徘徊在1%左右。


除了电视台,视频网站也逐渐加强对“唱”这一类综艺节目的投入,企图在音乐类综艺市场分一杯羹。芒果TV让“超女”十年归来变身网综;爱奇艺《偶滴歌神啊》已经走过两季,第三季正在筹备中;今年下半年还陆续有爱奇艺的《十三亿分贝》;腾讯视频与韩国YG娱乐公司合作的《作战吧偶像》等音乐类网综面世。目前看来,《偶滴歌神啊》《超级女神》的视频点击量都不可谓亮眼。




可以说,尽管今年的音乐类综艺节目延续往昔势头,层出不穷,但似乎面对一个共同的问题:观众越来越难以取悦。为此,各类节目制作方挖空脑洞,开发新玩法,72式花样上位番,试图吸引更多用户。音乐综艺激荡竞争,究竟衍生出哪些“新流派”? 



72式上位争做“奇葩”


今年的音乐节目不仅数量多,种类也更加丰富。《跨界歌王》率先推出“跨界”的概念,其余节目包括素人竞技、歌手竞演、偶像团体养成、音乐游戏等形式应有尽有。


新派音综一:名为音乐实为游戏


有媒体统计今年至少有7档音乐游戏类节目,这些节目大多混合了素人选拔、星素同台、假唱模仿、推理猜身份等游戏元素。有分析人士表示,现如今整体音乐类节目有从专业性向娱乐性过渡的趋势,逐渐转向“以音乐形式为载体、实际以娱乐化内容为核心”的节目形态


代表节目:《我想和你唱》、《谁是大歌神》、《偶滴歌神啊》等


今年湖南卫视二季度全新音乐类综艺《我想和你唱》,号称是全民狂欢的“大型平行实境游戏”。玩法是这样:每期节目邀请三名歌手跟素人合唱,歌手事先录制一段留白的演唱视频,发布在芒果TV和唱吧App上,素人可通过App参与合唱。获赞数最高的6位素人来到现场,其中获赞数最高的3位素人与明星合唱,再由明星选择其中表现最好的一位进行对唱。


在过程中,则植入网民点赞投票、星素搭配、多屏互动等元素,“像一个在KTV集体狂欢的音乐节目”。在舞美设计和后期剪辑上也迎合“网感设计”,比如运用了“鬼畜剪辑”、网络语言花字等手段。



素人通过APP与明星合唱,参与节目选拔



星素同台演唱和同步分屏背景


不过,《我想和你唱》在播前就有人质疑这档节目与韩国SBS电视台的《FantasticDuo》“长得像”。据介绍,《FantasticDuo》是SBS推出的一档双向互动音乐综艺节目,“只需有手机便可以和韩国顶尖歌手们合唱”,节目逻辑基本趋同。但湖南卫视则否认《我想和你唱》引进韩版版权。



韩国SBS电视台综艺《Fantastic Duo:我手中的歌手》和国内综艺《我想和你唱》对唱环节对比图


另一档在浙江卫视播出的《谁是大歌神》也是游戏类音乐综艺节目的代表。这档节目号称集合了悬疑推理、素人比拼、歌唱对决等元素,每期邀请一位大牌歌神与模仿者共同演绎经典曲,明星猜评团需要通过声音寻找隐藏在其中的大歌神,目标是“好听好看好玩”。



明星素人同台演唱,由猜评团选出歌手真人


除此之外,网综《偶滴歌神啊》也走的是音乐+悬疑推理的游戏路线。由谢娜主持,节目自嘲“非大型、不靠谱、伪音乐”,融合了达人秀、脱口秀、益智、搞笑等混搭元素。


优势:娱乐时代,音乐节目插入游戏无可厚非。这样的节目不大需要观众动脑思考,他们只需享受节目带给人的最简单的快乐,符合普通观众对于“全民狂欢”类综艺节目的需求。此外,这类节目普遍往网综的魔性画风上偏,易于抓住“网生一代”的观众。而埋下伏笔、设下悬疑再解惑的环节,也为节目增添了看点,显示音乐类综艺走上了带有起承转合元素的剧本化道路。


劣势:该类型多档节目形式内容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。例如《谁是大歌神》、《看见你的声音》和《偶滴歌神啊》都集合了悬疑推理的游戏方式,通过声音辨别歌手,戏剧情节设置相似,甚至连“网红”薛之谦都在这几档节目中轮流出镜。



《看见你的声音》与《偶滴歌神啊》对比图


另外,这类节目还易遭受“过度娱乐化”的质疑。《谁是大歌神》就遭遇了争议事件,被邀请的职业歌手嘉宾薛之谦因“费尽心力为节目组搞笑,节目组却未遵守承诺让他演唱”,在微博上吐苦水引发讨论。(此处心疼网红薛3秒钟)




网综《偶滴歌神啊》相对于电视节目受限较少,但主持人、嘉宾尺度过大的恶搞,“癫狂劲爆”的歌舞、带有攻击性的“补刀”“互黑”和具有暧昧性质打“擦边球”的言论,使得这档节目似乎用力过猛,偏离了音乐节目原本的轨迹。




新派音综二:回归原创音乐竞技


这类音乐节目在混战中聚焦于纯音乐竞技或某一种音乐类型,力求打出“差异牌”。


代表节目:《中国好歌曲》、《盖世英雄》等


《中国好歌曲》号称是首档不聚焦“造星”、而是“造曲”的节目,让音乐原创制作人成为主角,为华语乐坛输送新生代创作力量。前几季涌现了霍尊、杭盖乐队、苏运莹等优质原创歌手,以及《卷珠帘》、《野子》、《悟空》等热门金曲,网罗了一大票爱音乐的观众。




《盖世英雄》将目光对准了EDM(电子舞曲)这样的音乐分支,邀请了王力宏、鸟叔、庾澄庆、凤凰传奇担任嘉宾,期望挖掘中国市场上好的电子音乐。第一期节目中韩国男团iKON、中国歌手吉克隽逸、吴莫愁进行了同台竞技。




优势:这几档节目主要通过发掘原创音乐、瞄准小众音乐等方式另辟蹊径,展现了目前音乐类节目类型化、分众化的特点。例如,有评论指出,在全球电子音乐的产值和受众不断增长的今天,《盖世英雄》可以说是顺势而为,让在中国发展相对滞后的电子音乐逐渐变得大众化。


劣势:这种类型的节目在如今的市场化氛围下,坚持挖掘好音乐和音乐人才实属不易。但是,这些节目的受众面相对较窄,容易沦入用户流失、收视率不高的窘境。例如《盖世英雄》做的电子音乐,在国内比较小众,能唱电音的歌手也不多,节目组在邀请嘉宾方面就很有可能遇到瓶颈。


新派音综三:混搭玩法占领细分市场


除了融入游戏、开发细分音乐市场,更多音乐综艺节目类的“牛鬼蛇神”也在挖空心思寻找切入口。而这些节目也融入网红经济、视频直播、VR技术等行业新玩法,混搭开发新的节目形态。


代表节目:《超级女生》、《加油美少女》、《十三亿分贝》、《作战吧偶像》等


音乐类选秀节目《超级女声》十年后卷土重来,转移到视频网站芒果TV上播出,目标为“打造内容+产品+社区的综合体验互动娱乐平台”。《超级女生》不仅引入了VR技术,从海选到正式比赛都采用网络直播形式,号称“让网友实时参与到偶像养成的过程中”。




此外,东方卫视《加油美少女》、浙江卫视《燃烧吧少年》、安徽卫视《星动亚洲》等几档音乐养成真人秀也吸引了不少的眼球。


《加油美少女》作为东方卫视“众望所归”的暑期档,致力打造一个少女偶像养成节目,还邀请到Bigbang成员加盟。可谓砸钱不少,也搭上了养成偶像文化的快车。


《十三亿分贝》号称是汪涵辞去《天天向上》制片人后首度参与策划的网综,主打用方言唱歌。节目中还将有众多方言专家和学者来到现场,为观众讲解方言的趣味和作用。


《作战吧偶像》则是即将于6月28日在腾讯视频上线播出的主打中韩偶像歌手PK的节目。它是腾讯注资成为YG股东后,与YG娱乐进行独家版权合作,合力打造的自制网络音乐综艺节目。


优势:多种玩法“混搭”,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音乐类节目的创新。特别是网络平台投资音乐类综艺,资金丰富,框架局限比电视媒体小,更易于施展拳脚。《十三亿分贝》等网综在网络平台上以娱乐为载体,对娱乐节目文化传承的可行性进行探索。《作战吧偶像》展现了视频网站与国外团队在资本、版权、制作、播出平台上丰富的合作可能性,有利于深度挖掘韩流价值,推动中韩在娱乐文化上的共同发展。




劣势:各种玩法混搭的背后也体现出如今的音乐类综艺似乎逐渐放弃了以“音乐素质”为最重要的制作标准,而转向制作充斥颜值和个性的节目,逐渐丢失了传统音乐类节目的品质感。


音乐类网综虽然资金丰富,但节目制作经验较电视媒体普遍稍为不足,观众基础和影响力也略逊一筹。在前期大量消费观众的新鲜感后,后劲堪忧。



同质化竞争沦为鸡肋?


表面上看内地市场上30多档音乐类节目百花齐放,但背后依然有绕不开的困惑。


软肋一:创新输出力较弱,同质化严重


纵观热门音乐类综艺,《我是歌手》、《中国好声音》、《谁是大歌神》和《我想和你唱》等节目基本上都是购买国外版权或借鉴国外节目。老牌节目的持续创新能力和文化输出能力不足,发展令人担忧;新兴节目依旧是以引进海外版权和依靠名人效应为主,真正本土原创的现象级节目还有待观望。


此外,2013年广电总局就曾颁布“限歌令”,对歌唱选拔节目实施总量控制、分散播出的调控措施,企图激发节目的创新。但如今30多档音乐节目虽说在玩法上进行了混搭式的创新,将真人秀、跨界、素人加明星、直播等多种元素拆分、重组,总体来说形式内容相似,缺乏真正“撩动”用户的触发点,“大杂烩”模式只能沦为鸡肋、陷入审美疲劳怪圈。


软肋二:虚假网感难以戳中用户痛点


其实深究不少音乐综艺节目,尽管PR稿写得天花乱坠,各种玩法叠加不停,但是其内核依然是缺少真正的网感。所谓“网感”,绝非是飞两条弹幕、加一些表情包就能达成的,而是要真正把脉网友的心理动机、笑点,并制造能够传播的病毒因素。观众看了太多的“虚假网感”,其实都希望能够“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”。


软肋三:砸钱挖大牌不可持续


无论是电视台,还是视频网站,为了获得用户量,普遍采取砸钱请大咖的模式,让节目保证基本的收视。然而,去年的真人秀大潮已经证明了明星出场费水涨船高的不可持续性。目前,音乐综艺节目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品牌冠名,节目要支付高额的明星出场费、节目制作费、台网互动成本,与此同时却缺乏其他多元的盈利模式,注定将会落入无法回头的深渊。



国内音综“套路”难寻?


对于国内音乐市场,有业内人士认为:“音乐综艺节目市场还会增长,市场饱和的临界点还没有到来。”面对还有潜力的市场,和越来越难以戳中“笑点”的高冷观众,音乐综艺节目是否还有出路?


大浪淘沙方显歌手本色


纵观内地音乐节目,能够持续火三年以上的都是凤毛麟角。无论样式怎么变化,音乐类节目以音乐为主打的内核是不变的,始终都需要有歌手或素人来唱歌,所以对于歌手来说,面对快速迭代升级的节目,修炼好自己唱歌的技能才是王道。越是音乐类节目风起云涌,大浪淘沙,就越是突显“歌手”本身的价值。


攻心为上:get受众痛点


市场化环境下,各类奇形怪状的歌唱节目卯着劲比拼,拼资金、拼技术、拼团队、拼花样,但归根到底一个节目想要取得成功,就必须精准定位自己的目标观众,研究分析他们的需求,在创新之路上听取观众的意见,去粗取精,才能制作出符合观众胃口的好节目。现在“音乐类综艺”走俏,节目运用娱乐化、年轻化的表达,让年轻人get到节目的点,是目前的大趋势。


借鉴“网剧”套路


从去年的《太子妃升职记》,到今年的《余罪》、《最好的我们》,我们看到网剧的玩法和变现模式愈发成熟。那么,从网剧的套路中,音乐综艺节目可以借鉴哪些玩法呢?首先,要有坚实的内容基础,要么稳扎稳打、要么画风清奇;其次,在宣发上做好攻势策略,配合社群运营、提前备料,并不断挖掘甚至主动制造传播点;另外,除了内容本身,还要在人设、后续IP开发、粉丝运营等维度深耕细作;拓展盈利模式,例如强势节目可以在合适的节点走向会员付费观看道路。


借势网红经济


网红经济如火如荼,音乐综艺节目和秀场直播其实有天然的契合度。《我想和你唱》等节目已经显现出这种趋势,而音乐综艺节目可以从直播和网红经济中挖掘更多的结合点,比如利用直播和素人的真实性去实现节目的感官触动;实时互动机制让用户有更强的留存率;将素人明星包装成“网红”,第一时间进入网红产业链包装推向市场。而过程中则需警惕直播泡沫和监管边界。


从《中国好声音》到《我是歌手》,音乐综艺节目曾经占据半壁江山,然而在如今综艺节目整体“疲软”的环境下,音综面对的市场竞争格局愈发激烈。尽管音乐综艺节目们一个比一个“拼”,但归根结底要把脉用户需求和心理,避免陷入同质化和烧钱怪圈。



参考文章:


《音乐节目综艺化唱得好还要玩得好才会赢》

http://gzdaily.dayoo.com/html/2016-05/27/content_3204063.htm

《我想和你唱:综艺的第一场大型平行实境游戏》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jM5ODM0OTcwMQ==&mid=2651790004&idx=1&sn=f3c41

《腾讯视频战略合作YG娱乐 “互联网+”激发韩流动能》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jM5NTg1OTYwNA==&mid=2665359083&idx=1&sn=c70abe

《音乐节目的出路是get到年轻人痛点》

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jM5ODczNDAzNA==&mid=2691614445&idx=2&sn=9e1241d55d375db4d13383bab004af72&scene=1&srcid=0620bMitd3tSJSHids5Y1ZlA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